高峰期,刘女士每个月都会因为泡脚而“死”一次。那么中国人民深爱的足浴、泡脚,到底是续命还是害人?泡脚致死的故事,究竟是养生的扭曲还是新闻道德的沦丧?
在各种各样的养生之术中,泡脚大概是最低调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然而泡脚鲜有的几次上新闻,却都是泡脚致死的消息:
比如最近的这则新闻,市民刘女士因为泡脚不当,导致动脉瘤破裂最终死亡。媒体纷纷敲响警钟,专家迅速现身说法,称泡脚并非人人皆宜,疲劳、感冒的时候不要泡脚,太饿太饱时不要泡脚,小孩阳气重也不适合泡脚。
那么泡脚能延年益寿的说法,究竟是安慰效应还是确有功效?泡脚导致截肢的江湖传说是真的吗?刘女士到底是死于泡脚还是死于其他原因?年轻人不适合泡脚吗?
刘女士泡脚死亡之谜
且不论专家说的是真是假,人们首先发现的是,顺着新闻向前追,刘女士从2014年起,就开始频繁地死于泡脚。
刘女士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是长沙晚报上的一则新闻。汉口市民刘女士临近深夜零点时回家,边看电视边泡脚,忽然晕倒在地,家人迅速把刘女士送往医院,经过抢救却无力回天。
▼
关于刘女士最早的记载
然而经检查发现,刘女士的死亡原因是脑动脉瘤突发破裂。脑动脉瘤是作为一种常发于40~60岁女性的疾病,一般会在重体力劳动、用力大便、咳嗽、奔跑等刺激下发病,也可能毫无征兆地发病。
那么以有限的资料来看,只能说是刘女士在泡脚的时候,碰巧脑动脉瘤发作了。刘女士可能是泡脚烫着了,也可能是当时打了个喷嚏,也可能是当时用力地拍了一下蚊子。总而言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认定是泡脚导致了刘女士的死。
但是“泡脚死”确实是一个良好的噱头。2015年,重庆晚报再次发布了这条消息:
两年之后,2016年,又到了泡脚的季节,刘女士没有被忘记,被搜狐健康再次提起,以警示大家:
2017年是刘女士的爆发年。
这一年,刘女士泡脚死的新闻忽然成倍出现。刘女士从一年死一次,变成了一个月死一次。
这种变化得益于短视频的兴起。2017年是短视频兴起的元年,作为一种更快速更丰富的传播手段,17年的泡脚死新闻从图文变成了短视频,变得更易于传播,这个视频里也为46岁的刘女士第一次提供了形象——
一个正在泡脚的白发老太太。
很显然,这只是一个随便找来的视频素材,刘女士肯定不长这样。而在14年就已经在新闻稿中现身的专家,也终于在17年被配上了形象:
图文、视频双全,让泡脚死的故事变得更易传播。如今我们再搜索刘女士,都只能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寂寞地泡着脚。
万物皆可泡脚
泡一次脚如煲一锅汤
对于泡脚爱好者而言,泡脚从来都不止是单纯地把脚泡在水里。
泡脚的水是非常有讲究的,单纯用热水泡脚,显得不庄重,缺乏仪式感,必须得往里加点什么。
一次庄重的泡脚过程,其严肃性不亚于熬一锅高汤。
食盐、枸杞、红枣、藏红花等都属于泡脚盆里的常客,还有一些泡脚爱好者比较偷懒,直接往脚盆里洒一包中药泡脚粉,就省得一点一点地搭配各种“佐料”了。
网上流传的许多泡脚“佐料”,大都可以在海底捞的调料区里找到。
葱、姜、蒜这些必备食材就不必说了。
令人惊讶的是,八角(大料)、干辣椒居然也在洗脚盆里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
没想到吧,八角(也称大料)居然还有如此功效。
▼
往泡脚盆里放干辣椒,一种香辣猪蹄的既视感。
看到八角和干辣椒都出场了,花椒当然也不甘寂寞,借老中医之口登上了泡脚的舞台。
▼
连泡30天,身体到底发生了什么神奇变化?是有泡椒凤爪的味道吗?
如果只是这些也就罢了,但随着对泡脚世界的进一步挖掘,开始出现了一些更加奇怪的东西。
比如酸奶……
比如可乐……
▼
到底该用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
比如韭菜……
如果说,用花椒泡脚是因为花椒祛湿,用醋泡脚是为了杀菌,用姜是据说能驱寒……
但用下面这个东西泡脚究竟图个啥?就很难理解了,卤猪蹄吗?
在众多泡脚爱好者中,还有一个流派,是走酒精路线的,他们喜欢用各种各样的酒来泡脚。
白酒……
红酒……
黄酒……
甚至还有人用啤酒泡脚……
看了这么多酒精泡脚的流派,只想说一句:用白酒泡脚的朋友们,泡脚水别急着倒啊,可以直接当药酒喝了,那必须是大补啊。毕竟,从前只见过泡蛇、泡人参的药酒,啥时候见过泡人体的药酒啊。
比起用酒泡脚的朋友,还有更厉害的角色,比如下面这位……
以上这些泡脚的朋友,最多只是奇怪,但说到重口味泡脚,下面这个流派大概很难超越……
你以为是煮童子蛋啊?(注:浙江东阳特产,用童子尿煮的鸡蛋)
虽说童子尿泡脚的口味是重了点,但好歹还是有迹可循的,至于下面这一例,只能归入自虐型泡脚的范畴。
这种极端案例,现实中当然并不多见。广大人民群众总体上还是非常务实的,之所以产生了这么多泡脚流派,主要还是由于生活教给他们的节俭主义,他们信奉一条普遍真理——
凡是过期的东西,都可以拿来泡脚。
泡脚到底能不能养生?
这么庄重的泡脚,到底有没有养生的功效呢?
一些绝经的中老年妇女相信,泡脚可以让她们恢复月经。
首先在养生圈内部,这个问题就形成了很大的争论。
一种说法认为,泡脚不养生,因为会加重湿气。理由很简:泡脚用水。
另一种说法认为,泡脚会排走湿气,促进体内循环,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
这两种说法都非常玄学,缺乏科学依据。
其实,泡脚的养生之道非常简单粗暴,就是暖和。人类号称恒温动物,但是体表温度差异巨大,从37、8度到十几度不等。手脚作为离血液循环枢纽——心脏——最远的地方,自然也往往是温度最低的地方。这就是手脚冰凉的原理。
各种研究都标明,低温能显著地增加个体的死亡率。低温也可以导致身体局部的坏死,比如说冻掉个脚趾什么的。
总之手脚冰凉是一件大事。
手脚冰凉,手好说,随便在哪搓一搓就好了,实在不行还可以插在袖子里。脚就没那么幸运了,而且脚离心脏更远,每到冬天,在没有暖气的南方,在没铺地暖的北方,冰凉的脚折磨着大部分中国人的心。
可以说解决了脚就是解决了全身,一个男孩是否愿意为女孩捂脚,也成了检验爱情的标准。
然而事实是,泡脚并不能真正的改变人体温度。和淋浴或者躲进被窝里不同,泡脚虽然能让腿部和脚部的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但这种短时间内的局部循环对改变核心体温的帮助不大。
简单地说,泡脚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养生。
刮痧用剧烈的疼痛来换取快感,拔罐用一般的皮下出血换取快感,SM用不出血的疼痛达到快感,泡脚通过高水温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在以痛感换快感的手段里,泡脚算是最温和的一派。
然而养生的本质就是牺牲眼前部分的幸福,换取更长远的幸福。从这点来看,泡脚的本质是不养生的,是享乐主义的。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泡脚
泡脚不当可能会致残
泡脚致死的新闻并不多,否则媒体从业者们也不必死揪着刘女士不放。但是,泡脚致残的事情并不少见。
在新闻里搜索“泡脚 死亡”,出来的十有八九是刘女士事件。但是在新闻里搜索“泡脚 截肢” ,上到八旬老人,下至中年妇女,男男女女,都有一把血泪史。图片更是过于血腥,不宜放出。
泡脚导致截肢的情况一般有两种,要么病人患有糖尿病,要么病人患有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是国内泡脚爱好者的主力,不巧的是,他们也是糖尿病和血管疾病患者的主力。而且他们有一个致命的偏好——
越烫越觉得爽。
糖尿病的情况是:在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出现糖尿病足,就是腿脚上只要哪里皮肤坏了一点点,就会久治不愈,甚至溃烂截肢。
而泡脚导致的烫伤,就常常成为截肢的源头。在一些医院,每年冬天都会接纳几个因为泡脚而截肢的糖尿病人。
这是因为一些糖尿病人的腿足部出现神经病变,对冷热的反馈机制失调,腿脚会感觉非常非常寒冷,这样的糖尿病病人在泡脚的时候,就会不断地添加热水,最终导致烫伤。
对于静脉曲张患者来说,泡脚也非常危险。在热水泡脚时,较高的温度使得动脉扩张,但是不能扩张静脉,血液流了进来但是流不出去,所以会加重病情。
无论是静脉曲张还是糖尿病,都是中老年常患的病症,中老年人又是泡脚的主力军,所以泡脚就有时会成为威胁健康的事件。
适合90后的泡脚
在泡脚养生的传闻里,非常能打动人的一条功效在于:泡脚能促进睡眠。而且印象中都是一个疲惫不堪的中年人,一边泡脚一边看电视就睡着了。
但事实上,泡脚可能更适合年轻人。
前面说过,泡脚的主要养生功效就是取暖,本质上和把脚放到暖宝宝里焐一焐是一样的。那人是越热乎就越容易睡着吗?为什么我家暖气这么足却燥得我睡不着觉呢?
一项研究发现,泡脚确实能促进大部分年轻人的睡眠。但是对老年人就没什么用。这是由体温对人的影响决定的。
体温对睡眠的影响是:核心体温越高,越不利于睡眠。人的远端体温也就是手脚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睡眠。这是因为温暖的体温可以刺激人脑的睡眠调节区域——下丘脑前部,让人更容易入睡。
也就是说,现在这种天气里,睡前随便泡泡脚,但不要泡到全身都暖起来的程度,是最容易睡个好觉的。
悲催的是,随着人年龄的增加,核心体温会睡着睡着就变高,也就更容易醒来。这就是为什么妈妈姥姥能够在每一个清晨六点洗衣做饭拖地吸尘,而你早上10点打卡都能迟到。
所以泡脚盆这个东西,与其拿来孝敬爸妈不如拿来善待自己。
第一批90后,你们准备好泡脚了吗?
版权所有: 洽康商城 | Copyright 2009-2024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证书号:渝ICP备2023004597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