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详情

带状疱疹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来源:洽康商城 发布于2021-08-27 10:35:59 73人浏览过
导读:记得以前曾有位名人说:人的一生应该长几场大病,因为只有在病中,才能更好的思考人生。当时就觉得这话说的吧,有点儿矫情。没想到,这话说的还真应验了:一场带状疱疹果真让我一下子看清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原本没意 ...

记得以前曾有位名人说:人的一生应该长几场大病,因为只有在病中,才能更好的思考人生。当时就觉得这话说的吧,有点儿矫情。没想到,这话说的还真应验了:一场带状疱疹果真让我一下子看清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原本没意识到的问题。

333
333

医生说,几乎每个中老年人的身体里都潜伏着一些病毒和致病菌。当你的免疫系统处于正常水平时,这些病毒或致病菌都会藏形匿迹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免疫系统一旦发现它们的蛛丝马迹,就会奋起攻击,将它们消灭于萌芽之中。但是,当人体免疫水平下降的时候,这些潜伏的病毒或致病菌便会凶相毕露乘机作妖,而这时候的免疫系统已经无力击败它们。于是,人便会生病。所以,我身上的带状疱疹病毒不一定是现在才感染的,或许已经在我身体里潜伏多年了。只是因为现在我的免疫力低下,才有机会兴风作浪。而免疫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过度疲劳和压力山大。

333
333

一开始我对这个致病原因不以为然。我一退休大妈,哪来的过度疲劳和压力呢?没错,我是在语言学校上课,可那正是我每天生活中最喜欢的部分,我从来都没有疲劳感和压力感,相反,每天都是怀着愉悦的心情去学校的。每天早晨,给自己做一个花生酱牛油果三明治再带一个水果作为午饭(全新西兰人的午饭都是这个路子,他们晚饭很隆重正式),然后背着书包步行去学校。不到20分钟的路程,正好是一个恰到好处的锻炼长度。

333
333

我太喜欢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感觉了!彷佛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而且这学期的老师我也非常喜欢,她上课节奏快,内容充实,作业量大,基本就是大学老师上课的风格,所以每天都有“收获”的喜悦。我喜欢这种忙碌紧张还带点儿挑战性的生活,它给了我“走出舒适圈”的欣慰感。忙是忙了点儿,但从来没觉得疲劳。压力我也是没有的,因为我跟班里其他同学不同,他们大都三十来岁,全都是带着人生规划来学习的。他们大都是准备拿到这个含金量较高的“Level 4 Academy(学术英语4级)”的文凭后,就选择专业继续深造了。可我已经65岁了,拿这个文凭一点儿用处也没有,所以,我哪儿来的什么压力呢?

333
333

但是,在那些因头痛躺不下只能靠墙坐着的夜里,我慢慢的get到我的疲劳感和压力感。我突然明白,没感觉到疲劳和压力并不等于没有疲劳和压力,只是我自己把它们给屏蔽了。首先,四级学术英语的内容挺高大上的,都是“妇女解放运动”,“都市化”,“多元性文化”,“移民问题”,“科技发展”,“社交网络和媒体”这类内容。这些内容就算是读中文我也很少接触,别说是英语了。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网络作业的文章没有一篇是能较为轻松顺畅的读下来的,生词那叫一个多,不得连蒙带查的忙活么。

333
333

其次,作业量也很大,除了每天老师都会发一些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纸质的),每周定时发送6个的网络作业(听,说,读,写,语法,微技能),所以每天都很忙碌。压力呢?原来也是有的。虽然这张文凭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是,作为一个还有自尊心的老大妈,我总不能厚着脸皮倚老卖老的不完成作业或考试不及格吧?这不就是压力吗!我后来回忆起我确实有段时间晚上很兴奋,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这不就是压力的表现么?另外,我每周还要去健身房4—5次,每次都是有氧30分钟(在跑步机上跑5公里或划船6000米)然后再无氧一个小时(力量训练),这种强度的健身对于一个65岁的人来说是有点儿大了吧,虽然我自己并没觉得。

333
333

划船的纪录,30分钟6276米。。。


我一直觉得中老年人始终要有意识的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不能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还是应该对自己有要求的。我喜欢坐在教室里当学生的感觉,喜欢忙碌着做功课的感觉,也喜欢在健身房里运动的感觉。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老年生活,这样过日子才没有虚度。我甚至想,只要我能够保持这种朝气蓬勃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我就还没老。但是我在黑暗里突然醒悟到,我之所以从来也没觉得自己有疲劳感和压力感,完全是因为我太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喜欢和热爱是会屏蔽身体的疲劳和心理的压力的。

333
333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作为一个心内专家,他一直很喜欢自己的职业,也非常享受治病救人为病人排忧解难的过程。因为他医道高明,人又善良很富有同情心,所以深受病人拥戴,以至于他调动工作去了另一家医院的时候,他手里很多病号竟然跟随他转院看病了。有一天他下班回到家,对他妻子说:我怎么觉得这么累呢?话音刚落,人就轰然倒地。等救护车把他送到医院,才知道是脑溢血。幸亏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我们所有的人,包括他妻子在内,都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因为他身体一直很好,多少年了都不曾长过病,每年医院查体,各项指标均在正常,怎么说倒就倒了呢?

333
333

我在黑夜里想起他,忽然就明白他了。他一定也跟我一样,是被喜欢和热爱屏蔽了身体的疲劳和压力。他妻子曾跟我说过,他的医院给他这样的专家每人配了一间休息室,里面有床,供他们午饭后能睡个午觉或躺着休息。可他从来都没去午睡过,总是吃完午饭就去门诊看病了。他也许习惯了自己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就像我习惯了自己高强度的运动一样,也许他也喜欢自己的工作方式,这种习惯和喜欢掩盖了他对疲劳和压力的感知和觉悟,他的身体早已经疲劳和不堪压力了,但是他自己没有及时察觉。这或许是很多“轰然倒地”的人的主要原因。

333
333

想起在微信上常看到针对老年人的心灵鸡汤,“年轻态”,“无龄感”,还有一些七老八十的人却依然拥有年轻人的体态或体能的现身说法。相信很多中老年朋友都会受这样的励志故事的感染,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是现在我却有了不同的想法:一个六七十岁的人,无论他的基因多么好,无论他的身体看上去多么强健,都不能改变这个事实:那就是他机体内所有的细胞都在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正在退化和衰老着,这不是“无龄感”能改变的事实。人老了,还真不能“无龄感”,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保持年轻心态,做当下年龄适和做的事”。人老了,能保持年轻的也只有心态了,这个所谓的年轻心态,其实就是对未来的生活不悲观消极,不懒惰依赖,不心灰意沮,豁达乐观的面对老去的未来。

333
333

‍我想等眼睛好了的时候,我还会去健身,甚至还想继续去上学(假如还是那个老师教的话)。但是我会“躺平”,变成一个“佛系”健身者和学生。


热爱和喜欢有时会屏蔽身体的疲劳和心理的压力,所以应学会客观的审视自己(内观和内省)。中老年人应该有“年龄感”,可以保持年轻的心态,但要去做适合年龄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