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看到了一篇《New York Times》的旧文,当年乔布斯执掌苹果公司时,记者去采访他问道,“你的孩子一定非常喜欢Ipad吧?”“没有,我在家限制孩子使用这些高科技产品的。”
当时记者特别震惊,“我一直以为乔布斯的家应该是这样的:墙壁是个巨大的触摸屏,餐桌上都堆满了Ipad,甚至枕头边到处都是Ipod。”
但说到对于孩子限制使用电子设备,我也是特别赞同的。
我们都知道,电子媒体不利于1岁以内婴儿大脑发育。不同的是,这里面的电子媒体不仅仅是动画片、电视,还包括了在中国市场上火热的电子书和点读笔。(大家注意一下,关于到底几岁前不使用电子产品,目前美国儿科学会是“18个月”)。
美国儿科学会2016年出台了关于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的修订建议如下:
1、18个月以下的孩子不要使用电子产品,其中和家人打视频电话除外;
2、18~24个月的孩子,如果想引进,建议对内容质量要提前筛选把控,最好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讲述内容;
3、2~5岁的孩子,每天使用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这个反而严格了,之前的规定是不要超过2小时),并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不插电”活动时间。
这些电子书点读笔 看上去很酷,孩子确实看上去“爱上学习”。于是我问身边的朋友,用了这些,孩子的成绩提高了吗?他们摇头。为什么呢?我们来探究一下原因。
剥夺了孩子“学会如何学习”的机会
育儿黑科技一般只教给孩子“内容或知识”。
“如何学知识”?对于小些孩子来说就是调动“五感”学习,从“具体”到“抽象”,比如学习认识苹果,建议直接给孩子一个苹果,让她可以摸到、闻到、看到、全方位感受到;比如学习水的特性,让孩子看到,父母讲述,联系到日常生活的实际,还有孩子提问,共同找寻答案,这样的学习是被证实最有效的。
英美的这些育儿科技相对发达,所以我搜索,这些科技的引领者,高等学府的教授们,他们的看法是如何呢? 结果惊人的一致:都是给孩子(或者孙辈)看纸质书,和孩子互动,而不是使用这些高科技。
很多电子产品过于强调“内容”本身。父母的关注就好比阳光,当我们高兴于孩子会指出书上说出某个词,会认识某个图片时,那孩子也就更愿意学。孩子愿意学,不是因为这些内容有趣,而是因为他从父母的眼光里看到了鼓励和肯定。
这一点,我们都有体会。当我们念“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孩子也能跟着念出来的时候,我们会不会觉得“哇我孩子好聪明”,不由自主的眼睛发光?我们的表情孩子看在眼里,他知道我们喜欢他的表现,于是下一次他就会更加卖力的表现。
0-3岁我们应该怎么做?---多亲子共读
在各类学习和探索中,父母参与程度越高,孩子学习的吸收效果越好。
教育心理教授Gabriell Strouse指出,对于0-3岁阶段的孩子来说,阅读中一来一回的互动是学习的关键,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亲子共读”。如果您已经引进了电子书或者点读笔,也要尽量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在共读的过程中,和孩子互动、提问,多引导孩子关注书的内容本身,多进行扩散式联想,而不只是让孩子机械重复电子书或者点读笔发出的声音。
3岁后能不能用?-----要帮助孩子形成“自主阅读”雏形
这里虽然说的是3岁以后可以适当用,但还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特别重要:-----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是否可以观察图片,对内容感兴趣,会提问,会进行简单的看图说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主阅读”的雏形)。
因为阅读能力是后天学习的技能,并不是孩子过了3岁自然而然就会的。
所以如果您以为孩子上学后就主动爱上阅读,这种几率是极小的!
在智能科技慢慢替代人力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断打磨那些无法被取代的核心能力。
孩子的核心能力发展了吗?提问能力、扩展讲故事能力、质疑能力、融会贯通能力,这些远远比孩子跟着电子书、点读笔复述出那一个字,要重要的多。
科技一定会日益进步,育儿界的黑科技一定还会层出不穷,但我们做爸妈的多学,多思考,为孩子提前做好规划,引领他走上爱上自主学习这条路,才是我们应对将来社会的不二法门。
鹿桥最强大脑做的正是这样的事,在孩子尚且不知道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到底为何物时,帮助他建立这些自主学习习惯,而非什么也不做,却盼望着这盆花能开好。“静待花开”。
版权所有: 洽康商城 | Copyright 2009-2024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证书号:渝ICP备2023004597号-20